乳牛酮症如何影響產乳效能?掌握病因和症狀,從檢測預防酮症!

乳牛酮症如何影響產乳效能?掌握病因和症狀,從檢測預防酮症!

「乳牛酮症」可說是畜牧業者不可忽視的隱形挑戰!酮症會造成牛隻的乳成分變化、乳量下降,甚至是長期的繁殖問題,進而增加生產成本。雖然輕微酮症的牛隻有可能自己恢復,但這樣的恢復期較長,勢必影響生乳產量與酪農收入。因此,當發現有疑似酮症的牛隻時,應立即進行篩檢,及早治療,並採取預防措施,降低臨床性酮症的發生。

 

乳牛酮症是什麼?分析臨床和次臨床症狀

乳牛酮症是指牛隻在泌乳初期,因為乾物質攝取不足或營養不均衡,造成血糖偏低。當葡萄糖不足時,牛隻會動用體內脂肪作為替代能源,並將這些脂肪大量轉換為酮體,結果就會形成體液與組織中的酮體濃度異常升高。乳牛酮症可以分為臨床性和次臨床性酮症,不管是哪一種類型,關鍵在於精確檢測酮體數值,這樣才能評估牧場整體發病率,進而改善泌乳牛健康,提升乳產量。

 

臨床型酮症

自1990年代起,乳牛酮症已成為美國乳牛牧場中最具影響力的代謝疾病之一,臨床上常表現為消化障礙或神經症狀。

 

次臨床型酮症

如果在血液、尿液或乳汁中檢測到高濃度酮體,但未出現臨床症狀,則稱為次臨床型酮症(subclinical ketosis)。

 

乳牛酮症對台灣畜牧業的經濟衝擊

一例次臨床酮症約造成78美元(約新台幣2600元)的損失,因此若一座擁有100頭泌乳牛的牧場,其次臨床酮症的發生率為40%,則每年經濟損失約為3,120美元(約新台幣10萬元)。以台灣約5萬頭泌乳牛來計算,每年經濟損失估計達4至5千萬新台幣。

 

乳牛酮症的三大類型|解析發病原因與症狀

乳牛酮症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,每一種類型的「發病原因」與「外觀症狀」都不一樣。牧場對乳牛酮症的了解程度,以及判斷泌乳早期牛隻是否罹患酮症,通常與酪農對飼養管理和疾病基本知識的掌握有關。

 

第一型酮症

第一型酮症,又稱自發性(spontaneous)或採食不足性(underfeeding)酮症,主要發生在母牛分娩後的3到6週,是泌乳早期最典型的乳牛酮症類型。在這個階段,母牛的精神、食慾和乳量通常都正常,但隨著泌乳期的延長,乳量持續增加,逐漸出現負能量平衡與慢性低血糖的情況。這種酮症較常見於傳統餵飼方式的牛群,特別是在乳量達到高峰時更容易發生。第一型酮症的牛隻經適當治療後,通常都能夠順利恢復。

 

第二型酮症

第二型酮症通常發生在肥胖母牛分娩後,並與分娩前後不當管理有關。例如,即將分娩時移動牛隻、分娩前飼養密度過高、頻繁調動牛群,或分娩後餵飼過密等,都可能誘發這類乳牛酮症。特別是過胖的初產母牛,不僅較容易罹患第二型酮症,還可能伴隨難產、胎衣滯留或子宮炎等生殖問題。與第一型酮症不同,第二型酮症的牛隻體內通常會出現高血糖現象,但酮體濃度不一定高於第一型酮症。

 

第三型酮症

第三型酮症(Butyricacidsilageketosis)常發生在餵飼含有酮體的玉米青貯料的牧場,尤其當玉米熟度不足、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時,更容易造成乳牛酮症。此外,如果牛隻攝取的日糧精粗比失衡,特別是高蛋白與高碳水化合物飼料過量,會增加醋酸鹽與酪酸鹽的含量,這些物質在第一胃黏膜轉化為大量酮體進入血液循環,最終引發乳牛酮症。

 

乳牛酮症三大類型比較表

  第一型酮症 第二型酮症 第三型酮症
發病原因 採食不足
負能量平衡失調
肥胖
過度飼養或過度擁擠
飼料中含酮體
梭狀桿菌發酵生成酪酸
常見症狀 乳量增加、低血糖、消化問題 高血糖、難產、子宮炎 消化問題、異味
發病牛群 分娩後3至6週的高產母牛 肥胖的分娩後母牛 飼養青貯料且精粗比失衡的牛群

 

乳牛酮症預防關鍵:從三大檢測方法入手!

乳牛是否罹患酮症,可以通過檢測血液、尿液及牛奶中的酮體來判斷。臨床型酮症的診斷標準為:血液中的總酮體濃度超過30mg/dL,尿液中的總酮體濃度超過84mg/dL,牛奶中的總酮體濃度則超過10mg/dL。

 

血液檢測

酮體主要包括丙酮(acetone)、乙醯乙酸(acetoacetic acid, AAA)和β-羥基丁酸(β-hydroxybutyric acid, BHB)三種。市售的血糖、血酮檢測機器可以精準檢測母牛血液中的酮體濃度,特別是β-羥基丁酸(BHB),被認為是檢測酮症的黃金標準!

 

尿液檢測

檢測牛隻尿液中的酮體濃度(主要為乙醯乙酸),是現場快速篩檢酮症的方法之一。部分研究指出,在出現酮症的乳牛中,尿液中的酮體濃度可能高於血液中的濃度。然而,由於尿液酮體反映的是累積性排泄結果,而非即時代謝狀態,因此無法取代血液檢測。若尿酮檢測為陽性,表示可能存在酮症風險;但即使檢測為陰性,也無法完全排除亞臨床酮症的可能性,建議搭配血液中 β-羥丁酸(BHB)檢測進行綜合判斷。

 

牛奶檢測

牛奶中的酮體濃度約為血液中酮體的一半,且牛奶中β-羥基丁酸(BHB)的臨界值為100至200μmol/L。雖然200μmol/L作為酮症的臨界值無法確定單隻牛是否患有酮症,但牛奶檢測的數值能幫助評估「整場乳牛酮症發生情況」的潛在風險。

 
為何血液檢測酮症是“最精準”的方法?
血液檢測被認為是檢測酮症最精準的方法,因為體內酮體在血液、尿液和乳汁中的濃度差異很大。牛乳中的酮體約為血液中的一半,尿液中的酮體濃度是血液的2到20倍。因此,檢測血液中的β-羥基丁酸(BHB)最精準,且BHB在血液中的穩定性高,是檢測酮症的黃金標準,通常以14.4mg/dL作為臨界值。

 

乳牛血酮儀如何使用?勤立生物科技專家解答

SANcheck艾寶寶乳牛血酮(BHB)/血糖雙功能檢驗系統,採用「電化學法」進行血酮檢測,能提供精準、快速的結果。檢測原理是當檢體進入試紙端時,會自動被吸入反應區,並透過電化學反應測量β-羥基丁酸(BHB)的濃度。這款系統適用於微血管血和靜脈血檢測,檢測時間只需10秒,大幅提升檢測效率。SANcheck的血酮測量範圍為0.58~46.48mg/dL,能使用在不同階段的乳牛健康監測,讓乳牛牧場能即時掌握乳牛酮症評估數據。乳牛血酮儀的使用步驟如下:

  1. 準備材料:檢測前需準備,艾寶寶乳牛血酮(BHB)/血糖雙功能分析儀、艾寶寶乳牛血酮(BHB)及血糖試紙、採血筆和採血針。

  2. 設備開啟:取出一張試紙,如果是從試紙罐中拿出,記得馬上蓋上罐蓋,避免其他試紙受潮。將試紙插入分析儀的偵測口,設備將自動開啟。

  3. 編碼確認:檢查螢幕上顯示的編碼是否與試紙包裝上的編碼相符,並確認螢幕顯示血液圖示,表示分析儀已準備就緒。

  4. 檢體吸入:將試紙的檢體進入端輕觸血液,血液將自動吸入反應區。

  5. 結果顯示:倒數結束後,血糖結果將顯示在螢幕上。如果三分鐘內沒有任何操作,設備將自動關機。

〈產品推薦:SANcheck艾寶寶乳牛血酮(BHB)/血糖雙功能檢驗系統

 

結論

如果能精確計算飼糧配方,為牛群提供最適當的營養,並定期監控牛乳中蛋白質、脂肪和酮體濃度,就能及早發現次臨床型和臨床型酮症,將有助於減少乳量損失、降低治療成本,並提升乳牛飼養的經濟效益。勤立生物科技的艾寶寶乳牛血酮儀擁有強大數據管理功能,能自動儲存200組血酮與800組血糖檢驗結果,讓歷史數據隨時都可以追蹤,還能計算7、14、30、60及90天的平均值,幫助牧場全面監測乳牛健康狀況。守護乳牛健康,從檢測預防乳牛酮症開始!立即連絡我們,輕鬆掌握乳牛酮症變化,提升乳牛福祉與乳量品質。
〈延伸閱讀:血酮機該如何正確使用?帶你深入認識酮體檢驗!
〈延伸閱讀:【血糖機、血糖試紙完整操作流程】獨自在家也能輕鬆把關血糖!

 


 

參考文獻 :
〈參考資料:酮症造成台灣荷蘭牛的經濟損失(請看下方“相關照片”資訊欄)
〈參考資料:控制乳牛酮症的要點
〈參考資料:乳牛酮體檢測及應用-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(PDF檔)

文章關鍵字

關鍵字搜尋

訂閱電子報

姓名
E-mail

Article Catalog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