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臥倒不起症候群怎麼辦?4大成因、症狀辨識,提早預防守住牛群健康

牛臥倒不起症候群怎麼辦?4大成因、症狀辨識,提早預防守住牛群健康

管理牛隻健康問題並不容易,尤其是牛群規模越大,挑戰就越多。其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就是「牛臥倒不起症候群」(Downer Cow Syndrome)。這個狀況成因多又複雜,診斷與預後都不簡單,且治療方式也不一定能馬上施行。面對這樣的挑戰,怎麼快速判斷、有效處理,成了養殖管理的關鍵。本篇文章將帶你從症狀成因、診斷方法到緊急處置,一步步解析,幫助你有效應對牛臥倒不起症候群。

 

牛臥倒不起症候群(Downer Cow Syndrome)是什麼?

牛臥倒不起症候群(Downer Cow Syndrome)並非單一疾病,指的是牛隻因不明原因長時間,通常至少臥倒12~24小時,無法自主站立的狀態。牛隻臥倒可能源自多種原發原因,包括代謝異常、外傷、感染、退化性疾病或中毒。最常見於乳牛,尤其是圍產期或泌乳初期的母牛。牛臥倒不起症候群可進一步分為「警覺型」、「非警覺型」,以利臨床評估與處理。

 

警覺型倒臥牛

牛隻意識清醒,沒有表現出任何系統性疾病或行為改變的跡象,仍能正常吃喝,並能維持胸臥姿勢。雖無法站立,但精神狀態穩定,可作為臨床觀察和遠距照護的對象。

 

非警覺型倒臥牛

指牛隻意識改變,精神狀態昏沉、萎靡或嗜睡,可能會出現憂鬱行為,並伴隨全身性疾病或中樞神經問題,需加強觀察,並由獸醫進行後續診斷和照護。

 

為什麼牛隻會倒下?4大成因導致牛臥倒不起症候群

牛臥倒不起症候群成因一:代謝性異常

各種代謝異常都可能導致牛臥倒不起症候群,包括低鈣血症、低鎂血症、營養性酸中毒、酮症、低鉀血症及脂肪肝等,其中以乳牛酮症最常見。原發性酮症多發生於高產乳牛,常因為牠們食慾突然下降,或是因肥胖導致脂肪肝,還有可能是吃了水分含量太高的青貯飼料造成。另外,繼發性酮症則可能因低血鈣、第四胃異位、蹄病或胎衣滯留等疾病所致。
〈延伸閱讀:乳牛酮症如何影響產乳效能?掌握病因和症狀,從檢測預防酮症!

 

牛臥倒不起症候群成因二:發炎感染

炎性疾病也可能導致牛臥倒,像是急性敗血性子宮炎、急性腹膜炎(如子宮破裂或網胃外傷)。而且,牛隻長期臥倒,還可能引發急性乳腺炎、褥瘡等併發症,增加牛隻健康風險與管理難度。

 

牛臥倒不起症候群成因三:神經損傷

神經性問題常是牛臥倒不起症候群的主要原因,例如:閉孔神經、坐骨神經或股神經麻痺。其中,坐骨神經損傷的嚴重程度被認為是倒臥牛能否恢復的關鍵。難產時造成的神經損傷,也可能導致牛隻陷入分娩癱瘓,使牛隻長時間無法自主站立。無論原始原因為何,長期臥倒都可能造成骨盆及肢體肌肉、神經的二次壓迫損傷,因為重量會壓迫下肢肌肉,側臥時前後肢也可能受影響。

 

牛臥倒不起症候群成因四:創傷性損傷

牛隻因滑倒或跌落造成的肌肉與骨骼損傷,是最常見的「牛臥倒不起症候群」誘發因素;像是髖關節脫位、肌腱、肌肉、韌帶斷裂、股骨骨折等。而牛隻所處的環境對發生這類損傷影響很大:如果地面濕滑,就必須考慮肌肉骨骼受傷的可能性;相反地,若牛隻飼養在開放空間、泥土或鋪設良好的墊料上,這種受傷的機率就比較少見。

 

牛隻臥倒不起症候群怎麼看?掌握典型症狀快速辨識!

當治療導致牛隻臥倒不起症候群的根本原因未見成效,且牛隻臥倒超過24小時仍無法站立時,通常會出現一些明顯症狀,多半是因為肌肉和神經長時間受壓迫而造成的損傷。獸醫通常會觀察以下臨床徵象:

 

  • 活動能力:牛隻無法自主站立或行走,活動受限,最多只能用前肢挪動,代表下肢或神經可能已受損。
  • 胸臥或側臥:長期胸臥或側臥會造成局部肌肉和神經被壓迫,容易出現褥瘡和組織壞死。
  • 精神狀態:警覺型牛仍有意識清醒;非警覺型牛表現昏沉、萎靡或嗜睡,可能伴隨系統性疾病。
  • 食慾與排泄:部分牛仍會進食飲水並排尿排便,但較為嚴重的牛臥倒不起症候群牛隻,可能食慾減退甚至完全停止。
  • 產後狀況:產後48小時內的乳牛最容易出現牛臥倒不起症候群,這時候的牛隻通常是側臥,通常伴隨產後代謝或神經損傷問題。
  • 後肢位置:如果你發現牛隻的後肢向後外張,可能是閉孔神經麻痺或癱瘓所致,也可能為髖關節脫臼、股骨或脛骨骨折。若上肢側向伸展並出現皮膚皺摺,通常代表骨折的可能性極高。

 

牛臥倒不起症候群的黃金救援SOP,搶救癱軟牛隻!

牛隻倒地後的緊急應變非常重要,切勿延誤時機,因為長時間臥倒容易引發多種併發症,例如:急性乳房炎、褥瘡,甚至因為掙扎或想起身而造成的四肢外傷。有些牛隻會出現嚴重肌紅蛋白尿,甚至導致腎衰竭。遇到這種狀況,建議立即尋求獸醫協助,並同步展開緊急護理,才能爭取最佳恢復時機。

 

牛臥倒不起症候群處理指南1.遠距觀察

檢查前先確認病牛基本資料:年齡、產期、體況和既往病史。遠距觀察牛隻整體精神、姿態、呼吸狀況、活動力和四肢位置,評估臥倒牛是否有掙扎或翻身困難。同時注意周遭環境安全,如地面防滑、空間足夠、避免擁擠,必要時在軟墊或稻草上提供良好支撐,避免二次傷害風險。

 

牛臥倒不起症候群處理指南2.進行體檢

下一步進行全身檢查,包括評估水分狀態(像是眼球凹陷、皮膚回彈)、體溫、心跳、脈搏等,以及腹部觸診和聽診,可排查消化道異常或急性腹症。臥倒母牛須檢查乳房,因乳腺感染可能引起牛臥倒不起症候群;圍產期母牛則需進行陰道檢查,陰道損傷或子宮內膜炎與毒血症常促成產後臥倒。

 

牛臥倒不起症候群處理指南3.協助牛隻站起

對精神狀態良好的臥倒牛,可先刺激牛隻試著站起來,看看四肢動作和承重能力,判斷神經或肌肉受損位置。在安全條件下,可使用輔助設備慢慢抬起牛,讓後肢接地承重。若牛隻只有單側受傷,牛可能會靠沒有受傷的一側站起來,過程需多次嘗試並密切觀察四肢狀況。

 

牛臥倒不起症候群處理指南4.牛隻次級臥倒診斷

牛隻次級臥倒的診斷除了基礎體檢外,進一步的血清生化分析和尿液檢查能提供更多病因線索。對於骨折、關節病變和神經損傷,主要還是依賴細緻的體檢結果判斷。雖然在牧場進行X光檢查受限,但經驗豐富的獸醫運用超音波技術,可協助診斷上肢長骨骨折及關節、肌腱的病變。

 

牛臥倒不起症候群處理指南5.牛隻次級臥倒治療

除了處理臥倒的根本原因外,也要留意可能出現的次發問題,比如發炎、酮症,或因食慾不振引起的電解質失衡等。照護過程中,保持牛隻充足的水分、控制疼痛非常重要,也要每天幫助牛隻試著站起來。如果情況需要,可以利用浮力槽減輕牛隻負擔。所有觀察紀錄應交由獸醫,讓專業團隊能做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案,並判斷後續恢復的狀況。

 

牛臥倒不起症候群處理指南6.營養補充

臥倒牛隻如果食欲不佳,很容易出現能量和礦物質不足的狀況,像是酮尿、低鉀或低磷,可透過口服補充鉀、磷、鈣及丙二醇,幫助牠們補充身體所需。此外,疼痛管理和維持足夠水分是支援性照護的核心,建議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(NSAIDs),以減輕肌肉損傷造成的疼痛、不適,並降低次發性發炎,可幫助牛隻維持或刺激自主進食。

 

預防勝於治療:掌握牛隻血液報告,從根源降低臥倒危機

牛隻臥倒不起症候群中,血液裡的肌酸激酶(CK)、天冬氨酸轉氨酶(AST)和乳酸脫氫酶(LDH)這幾項指標的變化,能反映肌肉受到損傷的情況。當肌肉因急性創傷而損壞時,CK會迅速飆升並快速下降;若CK持續中度升高,則代表持續性的壓迫傷害。透過早期反覆的血液檢測,有助於區分急性(原發性)與持續性(次發性)肌肉損傷,進而輔助臨床治療和預後判斷。

 

在日常乳牛管理中,透過SANcheck艾寶寶乳牛血酮(BHB)/血糖雙功能分析儀,能隨時監測乳牛血糖和血酮狀況,就能提早發現代謝異常的警訊,防止因能量代謝失衡而引發臥倒風險,幫助乳牛維持健康狀態和穩定泌乳。
〈產品推薦:SANcheck艾寶寶乳牛血酮(BHB)/血糖雙功能檢驗系統

 

結論

牛臥倒不起症候群的成因相當複雜,雖然急性肌肉創傷如滑倒可能是主因,但長期臥倒造成的次級肌肉損傷,也會導致酶活性升高。若僅靠經驗和肉眼觀察,往往無法及時掌握牛隻的真實健康狀況,透過血清生化分析,可更早發現異常變化,並作為後續治療與預後的重要依據。想真正做到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平時就該把監測養成習慣,勤立生物科技的SANcheck艾寶寶乳牛血酮(BHB)/血糖雙功能檢驗系統,能快速掌握乳牛代謝狀況,絕對是牧場管理上事半功倍的聰明投資,立即聯絡我們,了解更多。
〈延伸閱讀:馬傳染性貧血是什麼?快速認識EIA症狀、檢測方法與預防關鍵
〈延伸閱讀:馬匹代謝症候群是什麼?一文帶你了解EMS症狀和改善方式!
 


 

參考資料
〈參考資料:Downer Cow Syndrome – Causes, Symptoms & Treatment
〈參考資料:Bovine Secondary Recumbency(Downer Cow Syndrome)
〈參考資料:乳牛的酮症與預防

文章關鍵字

關鍵字搜尋

訂閱電子報

姓名
E-mail

Article Catalog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