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熱病如何預防?症狀解析、預防與監測工具,守住乳牛產量!

milk fever in cows pic

乳牛產後奶量驟增,體內鈣質需求激升,如果未及時補充,乳牛可能因低血鈣而倒地,這正是讓酪農頭痛的「乳熱病」。在美國乳牛群中發病率約達6%,其中75%在產後24小時內發作,另有一部分會在接下來48小時內出現症狀,更嚴重的是,血鈣過低還會導致難產,讓牛隻健康和產量都受影響。本文將從乳熱病的成因、症狀辨識、預防與治療策略,到最新的監測技術,全面解析這棘手的乳熱病,幫助你更有效守護牛群健康。

〈延伸閱讀:牛臥倒不起症候群怎麼辦?4大成因、症狀辨識,提早預防守住牛群健康

 

乳熱病是什麼?產後乳牛容易出現的​​低血鈣症

乳熱病(Milk Fever)是一種發生在泌乳牛產後或分娩前後的代謝性疾病,主要原因是血液中的鈣濃度急劇下降而引發,又稱產後低血鈣症或產後麻痺。雖然名為「乳熱」,但實際上這疾病並不會導致體溫升高,特徵是血液中的鈣濃度下降(低血鈣症)。乳熱病最常見於生產後的初期,因為牛隻為了分泌初乳與乳汁,而需要大量鈣質,當超出身體能夠供應的範圍,一旦沒補充到足夠的鈣,就很容易發生乳熱病。

 

乳牛狀況異常?快速辨識乳熱病臨床、亞臨床症狀

乳熱病可分為臨床型與亞臨床型,其中臨床型又可分為三個病程階段。透過細分病程,酪農能更迅速掌握牛隻的健康狀況並做出判斷!

 

乳熱病臨床症狀解析:三階段病程一次掌握

第一階段臨床病症

此時乳牛還能站立,但會出現過度敏感或興奮的行為,像是顫抖、耳朵抽動、點頭,以及輕微運動失調(mild ataxia)。其實就是乳熱病的警訊,如果沒及時補鈣或治療,往往會惡化到第二階段。

 

第二階段臨床病症

乳牛已經無法站立,這階段會出現典型的乳熱病姿勢:乳牛呈胸臥姿勢(胸骨貼地),頭部靠向腹側。可觀察到體溫開始明顯下降,四肢摸起來冰冷;心跳明顯加快,但脈搏微弱。由於低血鈣造成全身平滑肌麻痺,乳牛神情呆滯,胃腸蠕動緩慢,可能伴隨輕微胃脹氣或出現排尿、排便困難。

 

第三階段臨床病症

乳牛從胸臥變成側臥姿勢,代表牠們肌肉鬆弛,對外界刺激無反應,意識喪失並逐漸進入昏迷。心跳可達每分鐘約120次,周邊脈搏微弱到幾乎無法觸及。如果不緊急治療,乳熱病會迅速惡化,約60%~80%的乳牛可能死亡;第三階段的牛甚至只剩數小時存活。

 

乳熱病亞臨床症狀解析:發病率遠高於臨床型

乳熱病亞臨床型的發生率遠高於臨床型,卻常被嚴重低估。受影響的乳牛雖然還能站立、照常活動,但體內血鈣不足會降低乳牛的生產效率,並增加乳房及子宮內膜發炎的風險。對酪農來說,若能有效降低病例數,不僅能改善乳牛健康,也能大幅提升酪農業的整體產力。

 

別讓「低血鈣」拖垮牧場!乳熱病不容忽視的連鎖危機

乳熱病並不是單純因營養缺乏引起的低血鈣症,若在第一階段臨床病症未及時獲得治療,乳牛可能迅速惡化成癱瘓狀態,面臨高達90%的死亡風險,還會大幅增加淘汰率並帶來龐大經濟損失。亞臨床乳熱病雖無明顯症狀,卻會削弱免疫力,誘發乳房炎、子宮感染、胎盤滯留等多重健康問題;並同時降低牛奶產量,增加牧場在時間、人力與成本上的負擔,對經營效益造成長期影響。

 

乳熱病應對指南:保護牛群的關鍵預防與治療策略

預防乳熱病的核心在於產前產後的飼料管理與定期血液監測。一旦發現病徵,需立即補充鈣質和葡萄糖。由於乳熱病常伴隨血酮升高和低血糖,酪農可以透過血液檢測作為早期判斷的依據,有效降低牛隻健康風險。

〈延伸閱讀:乳牛酮症如何影響產乳效能?掌握病因和症狀,從檢測預防酮症!

 

產後飼料管理:低鈣飲食預防低血鈣症

乳牛乾乳期(分娩前50~60天)是營養管理的重要轉換期,不只影響產後泌乳表現,也決定後續配種效率。因此乳熱病的預防應從乾乳期開始,透過餵食低鈣或酸化飼料,可以有效降低乳牛罹患低血鈣症的風險。特別是在分娩前約三週餵食酸化飼料,使乳牛產生代償性代謝性酸中毒,提升腸道鈣吸收、改善副甲狀腺激素(PTH)受體反應性,並促進骨骼動員更多鈣質。

 
如何量化乳牛飼料酸鹼反應?教你用DCAD輕鬆算

膳食陽離子-陰離子差(Dietary Cation-Anion Difference,DCAD)以毫當量計算:(Na+K)–(Cl+S),是衡量飼料引發酸性或鹼性反應的能力。分娩前餵食DCAD介於-50至-150mEq/kg乾物質的飼料,是預防產後麻痺(乳熱病)最理想的目標範圍。

 

乳熱病治療:依病程補充鈣質

乳熱病治療時最重要的是立即補充鈣質,通常是透過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,幫助牛隻恢復正常的神經肌肉功能。此外,發病同時也會補充葡萄糖維持血糖水平,在不同階段則可以採取不同補鈣方式:

 

第一期仍能站立的乳牛:口服補鈣

第一期乳熱病建議使用口服鈣補充劑,口服鈣能快速被血液吸收,且幾乎不會引發高鈣血症或反彈性低鈣。一般會選用酸化性鈣,如氯化鈣或硫酸鈣的口服劑型,這類鈣源能快速提升血鈣,並可透過增強副甲狀腺激素(PTH)受體反應性,促進乳牛調節血鈣平衡。

 

第二、三期已臥倒的乳牛:靜脈注射補鈣

乳熱病第二期、第三期已臥倒的乳牛需立即靜脈注射鈣矯正。標準治療為500毫升23%葡萄糖酸鈣溶液,含有穩定劑硼酸,可提供10.7克元素鈣,能快速恢復血鈣濃度。治療時要控制注射速度,避免心跳過快及休克,同時密切觀察牛隻反應,必要時可重複注射。

 

告別傳統盲測!血鈣儀如何精準抓出隱形乳熱病?

傳統酪農大多依靠觀察症狀或尿液試紙來判斷乳牛血鈣,但這些方法精準度有限。在國外,雖然常透過尿液pH值來調整飼料以預防乳熱病,實際效果仍不理想,對低血鈣症的保護不足。只有直接掌握血清鈣濃度,才能精準了解乳牛健康狀況。

 

現代酪農可利用血鈣儀,在現場快速、精準測量血鈣。其中,乳牛在泌乳初期風險最高,血鈣濃度可能降至8.5mg/dL以下,透過血鈣儀能及早診斷出乳熱病,並在第一階段介入治療,降低病情惡化和產量損失的風險。

 

為何乳熱病牛隻更要監測血酮?揭開代謝疾病的連鎖反應

乳熱病(Milk Fever)是「低血鈣」引起的,為什麼我還需要監測「血酮(BHB)」?

答案是:因為低血鈣是誘發酮症(Ketosis)的關鍵導火線。這兩種疾病在高產乳牛分娩前後,幾乎是「代謝疾病綜合體」的連鎖反應,彼此緊密相連:

 
  1. 低血鈣導致癱瘓:乳熱病的核心是血鈣過低,導致全身肌肉(包含骨骼肌與平滑肌)無力。這不僅讓乳牛臥倒不起(臨床症狀),更會造成一個隱形的致命問題。

  2. 瘤胃蠕動停止:乳牛的「瘤胃」是由平滑肌構成。低血鈣會導致瘤胃麻痺、停止蠕動。

  3. 採食量急劇下降:瘤胃不動,乳牛就會失去食慾。對於剛分娩、正需要大量能量來泌乳的乳牛來說,停止進食會立刻導致「負能量平衡(Negative Energy Balance, NEB)」。

  4. 誘發酮症:身體為了彌補巨大的能量缺口,會開始瘋狂分解體脂肪。這個過程會在肝臟產生大量的副產品——酮體(BHB)。當酮體累積速度超過身體能利用的範圍時,「酮症」就爆發了。

 

簡單來說,這個惡性循環是:低血鈣(乳熱病)→ 肌肉無力 → 瘤胃停滯 → 採食量下降 → 嚴重負能量平衡 → 脂肪過度分解 → 高血酮(酮症)。

 

這就是為什麼,許多乳牛在接受靜脈注射鈣(治療乳熱病)後雖然能站起來,但精神食慾依然很差、產乳量一蹶不振,因為由乳熱病所誘發的「繼發性酮症」並沒有被發現和處理。因此,監測血酮(BHB)是判斷乳熱病牛隻是否真正脫離代謝風暴、恢復健康的關鍵指標。

 

乳熱病防護用SANcheck檢測系統,為代謝疾病拉起防線!

分娩前後的乳牛面臨的是一個複雜的代謝連鎖風暴,單純處理低血鈣(乳熱病)是不夠的。您必須同時掌握由它引發的「繼發性酮症」和「低血糖」危機。傳統上,酪農只能等到牛隻精神沉鬱、食慾廢絕時才警覺到酮症,但那時往往已經造成產乳量永久性的傷害。

 

專為乳牛設計的「SANcheck艾寶寶乳牛血酮(BHB)/血糖雙功能分析儀」正是為此而生,它能協助您在第一線拉起最關鍵的代謝防線:

  • 即時掌握血酮(BHB):當您在處理乳熱病牛隻時(無論是臨床或亞臨床),立即使用SANcheck檢測其血酮值,能幫您判斷這隻牛是否已經因為採食量下降而併發了酮症。及早發現(例如BHB > 1.2 mmol/L),就能及早介入灌食能量(如丙二醇),避免病情惡化。

  • 同步監測血糖(Glucose):高血酮往往伴隨著低血糖。同時監測血糖能讓您更全面地了解乳牛的能量狀態,判斷是否需要立即補充葡萄糖,支持乳牛恢復採食。

  • 快速、準確、易於追蹤:僅需數秒,就能在牛隻旁邊獲得準確的血酮與血糖數據(血酮約10秒,血糖約5秒),不需將樣本送往實驗室。儀器內建的數據儲存功能,更能幫助您長期追蹤高風險牛群,確保牠們在產後關鍵期平穩過渡。

別再等到牛隻倒下才行動,透過SANcheck檢測系統,您能在乳熱病引發酮症的初期就「看見」這個隱形殺手,從根源阻斷代謝疾病的惡性循環,真正守護牛群健康與牧場產能。

〈產品推薦:SANcheck艾寶寶乳牛血酮(BHB)/血糖雙功能檢驗系統

 

結論

總結來說,乳牛倒下往往不只是乳熱病,背後可能涉及血鈣、血糖與血酮的複雜互動。憑單一指標檢測,常常等到症狀出現才發現已經太遲。勤立生物科技SANcheck艾寶寶乳牛血酮(BHB)/血糖雙功能檢驗系統,可同時測量血酮(範圍0.1~8mmol/L)和血糖(範圍20~600mg/dL),幫助酪農即時掌握乳牛細微變化,及早發現由乳熱病引發的繼發性酮症,避免病程惡化。現在就聯絡我們,了解如何透過科學監測守護牧場健康。

〈延伸閱讀:馬匹代謝症候群是什麼?一文帶你了解EMS症狀和改善方式!

〈延伸閱讀:馬傳染性貧血是什麼?快速認識EIA症狀、檢測方法與預防關鍵

 


 

參考資料
〈參考資料:Milk fever
〈參考資料:乳牛營養代謝疾病與繁殖障礙之關係―乳熱病
〈參考資料:Parturient Paresis in Cows
〈參考資料:Ketosis: 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
〈參考資料:subclinical milk fever

文章關鍵字

關鍵字搜尋

訂閱電子報

姓名
E-mail

Article Catalog

TOP